素描,是美术教育中最令人熟悉的部分,每个学习绘画的人都必须经过基本的素描训练,因此,素描也是最容易产生歧义的。从美术史的角度看,它大致经历了草图、基础训练手段、独立的艺术样式等几个阶段。而从艺术家个人或不同画种的角度看,素描的内涵或作用也有很大差异。比如,安格尔说,除了色彩,素描包罗万象。他甚至认为“素描本身包含着全画的四分之三强”,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素描,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而马蒂斯则认为素描是“表现内在情感和描述心境”的手段。所以,对于素描的理解,必然会因时代和个体的差异而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且不论纷纭众说,单从材料角度来看,素描通常不借助复杂的材料或工具,并可以诉诸于多种绘画媒介。典型的如铅笔、木碳条、色粉笔等干性材料,也可以使用钢笔、圆珠笔、水彩等简单的水性材料及油性材料。
更重要的是,从功能上看,对于学习者来说,素描是学习艺术规律、培养艺术观察力和思考力的训练手段。对于一个成熟的艺术家来说,素描则是收集素材、记录灵感、拓展思维的重要方式。素描可以被看作是艺术家的“思想日记”。如果说伟大的艺术作品展示的是艺术家思想的深度和形式的和谐度的话,那么素描向观看者展示的则是艺术家思想的广袤和复杂的思考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对于素描的探索就像是一场“魔术揭秘”。
新时期以来,素描教学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可以看到大量的关于素描的出版物被出版,以及按功能和途径被细分的各类“新型素描”。这既体现了对素描教育的重视,也反映了应试教育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观念艺术、多媒体艺术等当代艺术的兴起,素描作为造型艺术基础的地位也正在面临挑战。
本系列展览以“思想日记”为主题,意图探讨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艺术院校如何开展素描教学。更深层次的目的,是我们希望回到素描的本体问题,探索素描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所拥有的复杂性和可能性。
广州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基础部 鲁宁
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