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速写的高调提倡,不仅是对绘画基本功的强调、对艺术的不断追求,更是文艺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的体现。
时代·生活——第四届广州速写作品展开幕当天,由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梁江主持召开的“时代·生活·速写”学术研讨会同步举办。史国良、陈永锵、王孟奇、赵准旺、蔡超、招炽挺、于洋等一众业界知名艺术家济济一堂,共同探讨速写艺术“为人民速写、为时代塑像”的美学功用和社会历史意义。

这次展览主题是“时代·生活”,也就是“新时代·新生活”!展览非常有特色,无论从题材内容、涵盖面到各种艺术、样式、手法非常丰富,能够达到这个深度也是前所未见的。将单一品种做成这么大的展览,广州市黄埔区现在做到了!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梁江

速写是一个最好的表达方式,而现在流行用手机拍一点东西,再回家画。事实上,你完全去手机照相,都照不出那么生动的瞬间来。今天搞这个展览,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我听说这些作品还要移送到北京继续展出,我相信会有更好的影响。这给我们艺术家、给学子都敲响了警钟!
——著名画家史国良

从今天回顾过去,我深有感慨,因为时代不一样,生活不一样,速写的手段,仍有人热爱,来现场一看原来有那么多艺术家画速写!在整个美术史研究格局里面,速写研究真没引起重视,速写在广州能够有起步,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公明

速写作为画家的手头工夫,是如何把握形神,在风景、花鸟表现里面都是这样。速写对当下创作的意义和价值,是去照片化、去制作性。太强调制作性的东西,已把绘画变成一种工艺流程。去模式化、去模板化……是这次速写作品展最能展现的方式。
——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

速写和摹写对一个画家来说,是最必要的能力,否则你很难达到自我表达的状态。靠制作,现在如果放弃了绘画本身,纯粹是其他替代工具……对于我们画画来说,好像没有什么意思。其实,我是很享受绘画过程本身的。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孟奇

速写有什么好处?对生活积累和影响,艺术家量变到质变的阶段,对艺术家形成的风格,还有对生活认识的深入有很大的关系,这是照片不能取代的。
——原江西省美协主席蔡超

我是一个搞写生创作的,写生会变成创作,从这一点来讲是生活的体验。这些年我把我的写生和创作结合在一起,很多绘画都加上了我本人的历史,强调内涵,把写生的东西、创作的东西提炼,一路走一路画,去年也画了1000张画,也积累了很多东西。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交流院副院长赵准旺

速写可以培养一个人敏锐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带着这个基础,如果爱画画,如果你热爱生活,那速写是不可缺少的锻炼,甚至不是锻炼,是一种生活方式。
——原广东省美协副主席陈永锵

速写是最能体现画家的才性,我们看到很知名的画家,速写都画得很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才性、爱好、情趣。速写,画画,不是照着照片准确描摹,所以首先要把速写画好,就是体现出你最真实的感受。
——原广东省美协副主席招炽挺

看到生活内容、可画的场面,照相机是没法代替的。当下这些搞创作的,也有很多借助于手机,我来不及记录可以用手机记录,但是那种感觉不如我到现场去,如果人来来去去我觉得好画,如果人不在,我觉得还不好画,所以还是激励多去现实场景中锻炼。
——原解放军美术书法院广州军区分院副院长廖宗怡
注:排名不分先后,部分发言,现场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