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青年艺术家推荐
彭 斌
PENG BIN

1987年生于广东梅州
201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获学士学位。
2013年入选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
青苗画家。
201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美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员。
作品欣赏
彭斌以现代乡村题材水墨人物画创作为研究对象,站在观者与创作者的角度,借助画面的结构、造型、技法等特征及结合文献史料,发现了现代乡村题材水墨人物画还有很大可拓展的空间,并根据个人的乡村生活体验和艺术实践,梳理出了用一种虚幻、梦幻的意境来表达现代乡村题材的可能性。

《女孩和小动物》 直径42cm×5张 纸本水墨 2016年

《女孩和小鸭》 95cm×68cm 纸本水墨 2017年

《女孩和小鸡》 180cm×95cm 纸本水墨 2017年

《箩筐里的女孩和小鸭》 180cm×95cm 纸本水墨 2017年
彭斌这样说:我长期远离家乡,选择在城市读书及工作,导致返乡的时间越来越少,每每短暂回来家乡,又急匆匆地返回城市工作生活。作为年轻一代,理想的乡村生活景象对于我来说是记忆中梦幻的“桃花源”,返乡的“乡村生活”是长期在城市生活之余在时间和环境的反差中所营造出来的“体验式乡村生活”。

《乡村记忆》 系列二 直径42cm×12张 纸本工笔 2018年

《乡村记忆》系列二 局部

《乡村记忆》系列二 局部
在题材上,他选择了乡村常见的劳作农具、小动物、花草以及我们的手作为画面的主要元素,元素之间更亲密、更有趣。技法上参考了摄影底片的黑白光影效果,同时融入了“没骨工笔画”、“撞水撞粉”的技法,描绘出一种色彩淡雅、丰富,且具有现代审美特色的“新”工笔画。

《乡村记忆》 系列三 直径65cm×9张 纸本工笔 2018年

《乡村记忆》系列三 局部

《乡村记忆》系列三 局部
“我经历的乡村生活,既不像抒情性创作中田园牧歌式般美好,也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糟糕毫无希望;虽然它有客观现实的无奈,但也有主观真实的积极体验。选择一种虚幻、梦幻,既逃避现实同时又让人有一种幻想般的梦境来营造理想乡村,探索一种更真实既不歌颂也不批判的更接近个人内心的表现现代乡村生活的水墨画表现方式。”
问与答
Q:你的作品呈现一种摄影底片的效果,并不是传统工笔画的表达方式。这种绘画语言形式是你通过什么方式挖掘出来的呢?
斌:我读大学之前数码影像不怎么发达,那时的照片都依靠底片冲洗出来,大量的接触使我对摄影底片有着非常深的感情。恰好传统摄影底片的虚幻、不真实和我梦幻般的乡村生活不谋而合,在创作过程中就很自然地融入了这种效果。
Q:你的研究生毕业创作是12张作品合并成一整组作品,很少有工笔作品会选择这样的展现方式,那你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种方式呢?
斌:这十二张作品是我中期筛选后画出来的两个阶段性系列作品,创作的时候没有考虑拿来当毕业作品,是当时作品推进过程中的部分成果。《乡村记忆》系列三作品中,有六张作品是从十二张系列作品中遴选出来并完善的。到毕业展的时候,我把这个思考过程也一起呈现了出来,当作毕业创作的一部分。
Q:你的画作非常的浪漫,虽然是乡村题材,但还是有一种都市浪漫的感觉。这种浪漫是不是跟你的生活有关?
斌:浪漫其实分很多种,生活处处都需要我们去感受。我是一个生活中很注重仪式感的人,喜欢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因为我觉得人是平凡又普通的生物,但是就是因为人有自己的思想,然后这些有趣的想法会促使我们做一些很浪漫的事情。就像画面中小女孩和小动物亲密的“邂逅”,虚幻、梦幻般的意境也许会更容易拉近与观者的距离。
参展情况
2018
方法——研究生水墨人物画创作教学展,岭南画派纪念馆
2017
“情暖冬日”广州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展,大学城美术馆
中韩国际年轻的探索(korea&china international seeking young artist),济州岛西归浦艺术中心(seowipo arts center)
2016
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青苗一期优秀作品收藏展,翠溪宾舍文献馆
2015
广州国家青苗计划晋京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广州青年美术大展,广州艺术博物院
茁壮•2015青苗画家作品高校巡回展
2013
深圳述古堂美术馆中国水墨新秀精品展
作品《乔松临泽》、《松林幽谷》入选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养计划课题展
2011
作品《青铜印象》入选广东省第六届中国画展。
作品《沉思》入选石景宜博士杯——华夏书画创作大赛作品展,并获优异奖。
作品《晨笛》入选首届广东大学生美术作品双年展,并获三等奖。
作品《暖春》获第四届广州美术学院感恩作品展二等奖。
作品《这辈子》入选广东岭南美术大展,并获铜奖。
“环保杯”广州市书画作品展,《宦童》获三等奖
2009
广东省大学生“美丽的祖国,壮丽的青春”作品比赛,《车上的童年》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