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青年艺术家推荐
戴小曼
Dai Xiaoman

广州美术学院获学士、硕士学位。
2016被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录取为国际交换生,
赴日留学,就读日本画科第二研究室。
现为广州商学院专任教师。
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
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
岭南中国画艺术研究院研修员,
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画家,
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
作品欣赏
形外之色
文/乙园梁腾
女性艺术家常常拥有独特的文化视角、深厚的人文情怀和丰沛入微的艺术表达方式。而中国年轻一代的女性艺术家,也伴着院校教育的普及与学习大环境的拓展,艺术视野开阔,更加关注生命个体与社会和艺术语言的叙述。戴小曼,正是在这一契机中探索着自己的艺术语言。
看一个画家,总离不开其作品。不仅是因为作品本身带给读者的视觉感受,更因为通过作品总能映射出作者的情感表达。而这种表达除了关乎技法,关乎题材,往往又关乎作者的经历。

《潮汕民居系列之 大年夜》 2018 矿物重彩 60X97CM

《潮汕民居系列之 老厝》 2018 矿物重彩 60X97CM
戴小曼是广东潮汕人,后求学广州美术学院,得张彦教授亲炙。大家对潮州人的印象离不开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顺理成章,小曼在艺术创作中的探索精神多少得到了故土文化的熏陶。
在美院期间,她在临摹古代艺术作品的同时,不断地接受写生训练,以对景写生的方式去感受山河大地、民风人情。从作品中能够看到,她在勾勒山石、林木、屋宇时的利落线条,和浓淡氤氲、墨气淋漓的画面。如是,几年的学习也让她不断思考着技法在其画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年味》 2018 矿物重彩 180X90CM

《上野·东照宫》 2017 矿物重彩 60X97CM
岭南画派并不局限地域之名,其理念之一是“吸收外来营养使传统艺术发扬光大的革新国画的理想”。
如果说美院学习期间,到国外的写生课程让小曼汲取到西方的构成元素,那么在敦煌的考察之旅又开启了小曼的岩彩之路。“岩彩”一词源于日本画对于石色的称谓,日本画称石色为“いわえのぐ”,它的汉字即是“岩绘具”,“岩”是岩石,“绘具”是指绘画用色,那么翻译成中文即是岩石的色彩,简称为“岩彩”。不可否认,岩彩画在今天的艺术表现上,它仍具实验性和不确定性,而这也是小曼在日本学习时主要的思考方向:融合岩彩这一古老而又现代的画种,综合东西方绘画样式为一体。

《上野·黑田纪念馆》 2017 矿物重彩 60X97CM
诚然,岩彩在日本兴盛,其源头还是在中国。即便如此,它在重新进入大众视野时,却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但归根结蒂,它毕竟是一种表现途径,而作品最终要传达的还是创作者的内心。

《时年八节》 2017 矿物重彩 180X90CM
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创作者,小曼有着特有的敏感和细腻,在她斑斓的色彩中描绘的山林、建筑,往往带着优雅的东方情调和对故土的千般思绪,即便是国外的题材。故乡一词是在外游子所乐于表现的主题,小曼对自己故乡的表现有自己新的体悟和感受,在经历日本游学之后,在情感的表现上似乎更显浓郁。

《我从希腊寄给你的明信片》 2019 60X97CM

《我从希腊寄给你的明信片》 局部之一

《我从希腊寄给你的明信片》 局部之二
如画册中《月是故乡明》《神秘的伊斯法罕》《上野·日光东照宫》等作品,都包含了她在岩彩技法方面的实践,她注重“形”的表现,充分利用色墨相撞后产生的虚化效果,形象上夺目而富有张力,却又不乏温情的静谧。
记得有位画家曾说:“技巧并不可贵,可贵者在于心灵对于技巧的创造。”想必,这些在作品中的探索和尝试恰恰能够表达小曼自我内心的思索与感悟,她是用这些颜色在倾诉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亦或许说,是在构建自己内心的记忆。

月是故乡明 2017 矿物重彩 180X90CM
问与答
Q:你的作品中有很多潮州民居的题材,能跟大家说说为什么你会选择这个题材吗?
戴:我国的建筑历史悠久,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地区特色。原始社会时期是我建筑史的源头。“京都帝王府,潮汕百姓家”这是对极具特色的潮汕民居的概括。潮汕平原乃省尾国角之地,却在那滔滔韩水边、座座民居建筑中繁衍生息,潮汕人与潮汕文化有 “海滨邹鲁”之美誉。
通过对“潮汕民居”的研究和传统重彩绘画的,我从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再将其应用于绘画创作当中,对矿物重彩绘画有了更加深刻的学习过程和更加全面的了解。
Q:你的作品《月是故乡浓》很有诗意,让人感受到了潮州民居的美,这幅作品在背后构思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想法?
戴:作品《月是故乡明》是我的矿物重彩画创作系列之一,以“潮汕民居”为题材,从传统民居的型造和样式入手,表达对故乡深切的情感,以绘画语言表达我对家乡思念之情。“乡愁”是我这副作品的核心,通过对家乡传统建筑的描绘,从收集资料到创作,从略知皮毛到深入了解潮汕的建筑,我越发觉得潮汕的传统文化、人文历史、民俗风气值得一一深究挖掘,而潮汕民居建筑是融合了古往今来潮汕人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历史朝代的建筑审美和人文思想。
Q:你的作品在表现形式方面也和传统山水画很不一样,但是也有很独特的个人风格,这方面你经过怎样的探索?
戴:作品构思之初,明代壁画中对景物的描绘,清新明净,真实美好,生意盎然的整体形象(以法海寺明代壁画为代表参考)给了我极大的视觉震撼。我将潮汕民居为题材创作,借鉴法海寺明代壁画的表现形式,用矿物质颜料来表现。画面构图以三排传统的潮汕民居为画面的视觉核心,突出其主体。在画面下方,则是以潮汕建筑的代表——牌坊来穿插表现,渲染画面的整个主题氛围。形成主体与画面整体的相配合,用建筑来突出主题为表现形式。
参展情况
2014年
作品《异域印象》在“丹青墨语——广东省高校中国画作品学院展”,荣获一等奖(广东省教育厅)
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中国画画世界——中国美术名家采风团”并赴伊朗写生
作品刊登在《北京电视『周刊』》2014年第51期
2015年
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中国美术名家印度采风团写生活动
作品《西江印象》获“西江灵胜—广东省山水画作品展”银奖
作品参加“留住乡愁---走进广东古村落”中国画写生作品展
在广州市东湖公园观湖楼艺术馆举办”粉墨丽人行中国画作品展”
参与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珠江揽胜”长卷创作课题
2016年
岩彩作品《家乡》系列4幅及陶瓷彩绘作品《小镇》系列4幅被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收藏
作品《月是故乡明》入选《美丽中国梦七彩云南——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月是故乡明》入选“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作品《临摹敦煌257窟 九色鹿本生图》等七幅作品参加“研究生青绿山水,重彩画教学暨中国山水画教学团队项目结项展”
2017年
作品《异域写生系列》参加“个体延伸”国家奖学金汇展
作品《葡式民居》等四副荣获“学院的精神·品质——第三届八大美院研究生优秀作品展”三等奖
作品《月是故乡明》荣获广州美术学院第二届“春暖花开”师生主题作品展二等奖
《阳春三月》等三幅作品参加东京艺术大学第二研究室“素描展”
《风景依稀似去年》《月是故乡明》《上野·东照宫》《上野·黑田纪念馆》荣获衣恋优秀毕业创作奖学金、红星奖学金、荣获广州美术学院2017优秀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
荣获昌新奖学金,作品参加“以你为荣·2017中国最具潜力艺术家作品联展”
《风景依稀似去年》《月是故乡明》入选“适逢期会”——广州画院青苗专家与青苗二期画家优秀作品展”
作品《月是故乡明》入选“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广东省美术作品展”
论文《应物象形,随类赋彩——浅谈潮汕传统民居样式在绘画表现中的运用》发表于“广州美术杂志 ”(2017年第三期 总第64期)
2018年
作品《年味》荣获“第四届广东岭南美术大展”优秀奖
作品参加“茁壮——青苗二期·2018年度汇报作品展”